[摘要] 水浒寨的寨门。根据《水浒传》的描写,“寨名水浒,泊号梁山”。水浒寨,也叫宛子城,梁山泊又叫蓼儿洼。所谓“宛子城中藏虎豹,蓼儿洼内聚蛟龙”,写的就是这里。水浒寨是梁山好汉大本营的总称,它包括很多关隘、旱寨、水寨、酒店和暗哨。施耐庵塑像施耐庵生于公元1296年10月,卒于1370年3月,享年74岁。祖籍......
大立柱形成纵横各六排的柱列,象征三十六天罡。厅外围廊栈道由七十二根柱子组成,象征七十二地煞,寓意一百零八将是应顺天意。廊外由坚实的石块筑成,屋顶上设立栈道便于把守,军事功能完备。廊内侧是无墙开放的,体现了众好汉豪放不羁的性格,这里也是好汉们聚会、议事、欢庆、出征、颁令的场所。从建筑风格上,既不能完全脱离宋代建筑又不能拘泥于宋代建筑的营造法式、建制和传统格局。是水浒精神和梁山个性的完美结合,是水浒旅游者心中的圣殿。
石碣文台:好汉们供奉石碣天书、仰答上苍、祈求吉祥的圣地,也是世人凭吊怀古,敬仰好汉英名的场所。左侧是替天行道,右侧是忠义双全,共八个大字。该建筑占地面积525平方米,建筑面积65平方米,由石碣文亭、虚皇台组成,为砖石建筑,体现其坚固和永久。
宋江井:据说是宋江领导好汉们在岩石上人工开凿而成的,所以叫宋江井,也叫英雄井,俗话说:山有多高,水有多高。井里放个大瓢,谁渴了,伸手就可以舀井里的水喝。当时盛行喝了宋江井里的水,就使力气增十倍的说法,所以十里八乡的人家都来山上讨水喝。后来梁山英雄招安了,人去寨空,宋江井里的水也下落了。
靖忠之庙:两边摆放着酒坛和大黑碗。让您领略出当年头领们胜利排座次,大碗喝酒、大块吃肉,豪爽快活的场面。最引人注目的是东西北三面墙壁上有127平方米的大型唐三彩壁画《梁山泊英雄聚义图》。画面雄伟博大,气宇非凡,堪称当代壁画艺术珍品。两边厢房内排列了其余33位天罡星的彩色塑像,个个比真人高大,神态逼真,个性鲜明。他们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怒木圆睁,似有满腔仇恨尚未雪。塑像呼之欲动,形象逼真,壁画大气磅礴,浑然入理。
忠义堂、石碣文台左右对峙,形成内聚力很强的山顶主体建筑群,其布局在全国也是绝无仅有,独具特色。忠义堂座南朝北,体现梁山好汉不拘俚俗,伸张正气,屹对天魁,敢为人杰的英雄气概;另一面体现以宋江为首的好汉们报国安民、替天行道、忠效朝廷的心境。靖忠庙则座北朝南,是朝廷为安抚好汉、告慰英灵而修建的,体现朝廷恩泽宽厚、褒忠扬义之举。
宋江马道:现在眼前有两条通往山寨的路,里面的那条林间路称为“宋江马道”,它起自梁山北麓的后寨,贯穿于前后寨之间,穿越青龙山、狗头山、分军岭,曲折回旋,越过黑风口,直达虎头峰上的宋江大寨,是义军将士搬运粮草,通报信息,防卫进攻的要道,另外的这条为便道。说起宋江马道,还有一个奇妙的传说,传说自从义军上了梁山,人马日益兴旺,宋江带领众兄弟筑起了高高的寨墙,而且还整修了练兵场、晒粮场,可就是缺少一条通往山前山后的道路。一天深夜,宋江正为道路的事儿发愁呢,忽听“嗒嗒”的马蹄声由远而近。宋江出门一看,一匹白马朝忠义堂而来,等马看到宋江后,扭头就跑。宋江感到十分纳闷,山上从来不能跑马,这马从哪儿跑来的呢?宋江立刻朝马追去,追出大寨,宋江惊喜地发现,刚才白马跑过的地方突然间变成了一条平整的山道。宋江为了弄明白,追到后寨的马棚里,他仔细一看,原来是自己那匹白龙驹。宋江心中大喜,翻身上马,沿着刚才的路线返回了忠义堂。等天色放亮,早起的将士们见了这条山道,喜出望外。随后,宋江又率领义军对山道进行了整修。此后,这条马道在掉兵遣将、运送粮草、对抗来敌上起了很大的作用。所以后人就称这条道儿叫“宋江马道”。